重大专项
- 编辑:长安少年网 - 67重大专项
(《孟子·告子上》)外物蒙蔽使人误入迷途,于是,孟子继承了孔子向内用功的方法,人性本善,在心上内求即可,善不必外求,也无法靠外力培养。
这并不是说学识不重要,而强调一以贯之地修身悟道,智慧才能显现。荀子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把人看作是追逐物欲的自然产物,人的内心并无天然本具的善德,内在开显是一条虚无的道路,不但无法让人成圣贤,反而会造就一批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无疑,孟子的推论基于日常观察,但是,从方法论上来说,观察具有天然的不周延性,容易被人非议为以偏概全,所以,孟子的论证方式比不上孔子的超验主义道路有说服力,孔子构建了一个本体之天,从天德推出仁德,在逻辑上更顺畅。意指欲罢而不能,尽心尽力,不少休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必须从内开显,外求无益,扩充仁义礼智的方法就是反求诸己(《孟子·公孙丑上》),反身而诚,尽心、知性,存心、养性,就能知天、事天、修身立命,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孟子将人性的堕落归罪于和外物接触,给外在的器物世界贴上负面标签,既否定了孔子在经验世界显现人文情怀的愿景,也有损于孔子超验与经验一如的圆融。13 伪,为也,矫也,矫其本性也。
这是上天养育人类的目的。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形体总是要朽弊消亡的,多活几十年与少活几十年差别不大。
第四,强调寿与不寿是由命决定的,与仁不仁无关。夫子止言其三月不违仁、见其进未见其止,未曾言已仁已圣。关键词:孔子; 仁者寿; 德寿一致; 孔子云仁者寿,但俗语却说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显然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归结起来,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三点:其一,自然性因素。
注孔安国无欲故静云:欲即声、色、味、臭、安、佚之欲,仁者所不能无。所谓王泽之寿,乃君王理政之功效。
8 李颙撰,陈俊民点校:《二曲集》卷十五《富平答问》,中华书局,1996年,第133页。第三,强调仁者寿并非形体生命的年得长,而是道德精神的不朽和永存。以此为生活方式的仁者得享天地所赋予的天年,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的。心理和精神性因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寿数有很大影响。
例如,《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曾记武王斋戒三日,闻听师尚父宣读《丹书》所记黄帝、颛顼之言,之后深自警醒,连作十四《铭》以为自己的警诫。第三种解释以声闻之寿否定行仁之寿,认为实际的形体之寿微不足道,偏离了孔子务民之义的现实主义传统。《周易》所说的君子有终就有这样的含义。李颙发挥了这种精神长寿说,颠倒了人们关于夭寿的常识。
仁者之所以能寿,就在于能够以礼制心,以礼制视、听、言、动,使其声、色、味、臭、安、佚等欲望按照礼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得到实现。《论语·阳货》载:子曰:‘予欲无言。
这种观点与后世儒者的观点大同小异。刘敞《公是先生弟子记·卷二》载: 或曰:仁者寿,颜渊何以不寿?曰:死生命也,非人之所益。
10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一六〇《胡祗遹一五·论道》,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87页。李颙在《富平答问》中说:即以寿殀言之,有形寿,有名寿,有神寿。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其实,孔子所说的仁者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寿一致、以德养生的传统。既然死生有命是比仁者寿更为根本的话语,寿命长短由命决定,那么,仁对于寿还有多大意义?元胡祗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仁者说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依照仁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去处理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因而自内到外都浸润着仁的精神和情操。
无欲者,无非礼之欲也。总之,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德和寿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一俗语,不是说宇宙中存在好人短寿、坏人长命这样一个客观规律,而是人们对于不合理社会条件下人际遭遇不公的愤懑和无奈情绪的表达,即对好人不得好报的怜惜和对恶人不得恶报的气愤。智者总是追求不断增长见识,如同流水不断向前,无有停歇,所以其发用表现是动。
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只有了解仁者寿的真义,才能避免偏离孔子所提倡的儒学真精神。
朱熹注此章云:命禀于有生之初,非今所能移。第七,仁者寿并非局限于仁者本身而言,而是普及于后世子孙以及治下人民而言。《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孔子自我评价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由此可见,以非仁者之不寿怀疑仁者寿是没有道理的。
人的年寿是天之所命,各有长短,不可改易。《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陆特进和皇侃的性、用、功三层释义也有其混乱之处,前面对智者仁者之性以乐水乐山言,后面却又以动静言,性、用混谈十分明显。位、禄、名三者均为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与之并列的寿自然也指身体和生命的长寿。
所谓声闻之寿,即是美德令誉长存不朽。偶然的事故,身体的病灾,医疗物资的欠缺,疾病医治不及时或不当,遭遇极其强大的恶人(如殷之仁人比干遭遇殷纣王)等,都可能会使人过早地失去生命。
相反,莽猛者,狠厉者,残暴者,阴忍者,褊狭者,轻浮者,浅薄者,浮躁者,颓废者,既是无德之征,也是短命无福之相。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姓名耶?诗云‘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人岂有万寿千岁者?皆令德之谓也。【18】意思是:熄灭灯火,他人不见之时,注意修饰仪容仪表,谨慎戒惧,力求容貌端庄。天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但当顺受而已。
第六,仁者寿即是与天地之性相一致,安于本性之静,而非主于身以求养生延年之效。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惟仁者能安之。
【16】 乐观无忧,心情舒畅,是可以延年益寿的。邢昺说:此章初明知仁之性,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
《乡党篇》所记录的孔子日常起居,更是为后人展示了仁者的具体生活方式。此为君王施恩泽于民,故称之为王泽之寿。